13印记中国——汽车工业人物展展览时间:2021年1月15日起展览地点:北京汽车博物馆(一层展厅)本次展览包括精神传承者、科技创新者与走向世界的践行者三大篇章,为公众讲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典型人物的故事,通过回首他们走过的路,诠释他们的初心和使命,记录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历程。
42三国志文化展展览时间:展期至2021年3月7日展览地点:吴中博物馆(一楼特展厅)本次展览聚集了40多家文物收藏单位选送的近200件文物,展品包含了壁画、木雕、泥塑、陶器、瓷器、金银器等多种品类、年代上溯至两汉时期的出土文物。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41大美青海·多元华彩——青海民族民间艺术展展览时间:2021年1月22日-2021年4月5日展览地点: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本次展览共分为多元共生、坚守匠心、史诗传唱、高原竞技、花绽仙海、美美与共六个单元,共计展出172件(套)文物及艺术品。看看秦国由西方弱小部族成长为统一帝国的漫漫征程,听听秦人历经数百年从西陲向东挺进的故事,感受秦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最终平定天下的壮志。89财神道——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展览时间:展期至2021年3月31日展览地点:厦门市博物馆本展以财神信仰和财富文化为主题,通过138件(套)文物展示财神信仰的起源发展,传递取财有道、用财有道的精神,引导参观者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诠释中国传统财富文化。34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展览时间:2021年1月23日-2021年4月6日展览地点:东莞市博物馆(二楼展厅)此次展览由东莞市博物馆与长沙博物馆携手举办,是两馆展览交流的合作成果,所展示的 186 件(套)唐代长沙窑瓷器,均为长沙博物馆多年考古发掘、采集、征集的馆藏精品。精美纤细如瓷器,雄浑粗犷如魂瓶魂塔,以及各类石器、金器、木器、壁画等,尽显民族风情,呈现辽金元时期西京大同独特的地域文化。
67明清河南专题陈列展览时间:2020年9月24日开展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三楼 11展厅)展览通过文物展示明清时期中原文化的特色。本次展览的中心展区位于上海博物馆大堂,同时,书画馆、玉器馆及印章馆常设展厅亦特别展出相应材质的牛年生肖文物。第四,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形象。
博物馆开发创意文化产品,是现代博物馆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博物馆文化传播和知识推广的有效途径,更对实现博物馆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博物馆授权对博物馆运营水平要求很高。此外,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无锡博物院、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光禹莱特-teamLab无界美术馆、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陈云纪念馆、徐州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天文博物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江门市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上海儿童博物馆、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观复博物馆、上海科技金融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消防博物馆、中国证券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地震科普馆、嘉定博物馆、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宝龙美术馆、外滩美术馆、上海艺仓美术馆、东一美术馆、九点水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分馆(普陀区美术馆)、金桥碧云美术馆、苏宁艺术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积极参与了论坛。上海玻璃博物馆展览内容策划负责人陈怡君介绍了《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光禹莱特-teamLab无界美术馆总经理王冬分享了主题演讲《艺术+科技——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的创新实践》,其表示,当科技遇到艺术,静止的空间也不再只是一个单调的存在,而是融合了可体感、可互动、沉浸式+各种可能性的艺术世界。此外还拓展了新的渠道,更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大的宣传和曝光,知识产权资产得到增值。
论坛结束后,组委会还安排嘉宾们前往上海玻璃博物馆进行参观考察,嘉宾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宋主任表示,数字化建设是要在核心资产和新数字技术基础上,呈现多形态井喷式发展。第三,通过大量文物信息采集和内容创作,保存并解读了一批文物背后的信息,实现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观众不再仅仅是观赏者,更是参与者、体验者,是艺术构成的重要部分。
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龚玉武演讲的主题为《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探索》,他和大家介绍了博物馆数字展示的四种主要形态。互动类形式知识发现集趣味、交互、娱乐、实用于一体,具备操作简易,交互精度高的优点,观众体验参与度高70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几代文艺工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各种形式、题材和主题的优秀艺术作品礼赞生命、歌颂时代、表现变迁。他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始终以推进中国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为初心使命,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院训为学脉艺魂,在各自的艺术创作领域精研深拓,推出了一系列兼具主题性、时代性与艺术性的精品力作。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坚定信仰信念、真挚人民情怀、自觉历史担当体现到创作实践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上。通过回顾和总结新中国艺术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重温毛泽东同志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精神,为把艺术研究院建设成我国艺术创作的重要阵地,艺术学科理论创新的核心基地,高端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取得更大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从审美的原点出发,热爱自然,礼赞生命,强化真情实感。立足于寻源问道、崇德尚艺、守正创新的宗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与当代精神,承载具有民族气派与美学品格的绘画精品,为创作无愧于人民和匹配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作品而努力。
新浪讯,2021年11月30日,为庆祝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集中展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传统底蕴和创作成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大展在炎黄艺术馆揭幕。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副院长刘宏昌、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副院长祝东力、纪委书记齐永刚携院属各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全面展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传统积淀、创新能力和学术高度。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主持开幕式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在开幕欢迎致辞中回顾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七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致辞原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热烈祝贺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大展成功开幕,向70年来为我国艺术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几代专家学者,致以崇高敬意。当前,在中华民族昂首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时代,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全体学者、艺术家必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用手中的笔奋力谱写新时代文艺的新画卷。
在天然纯朴的原素中升华自己的艺术,为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而努力创作。观众参观展览观众参观展览观众参观展览观众参观展览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开幕式现场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原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董伟,原《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磊、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张苗苗等部委及司局领导,著名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莫言,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苏士澍,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马锋辉,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作协《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清华美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魏峰等文艺界嘉宾及田黎明、牛克诚、管峻、杨飞云、骆芃芃、郅敏、张见、朱乐耕等参展艺术家代表受邀出席展览开幕式。原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代表参展艺术家发言时谈到,作为一位文艺工作者,应走入生活,走近人民,回到艺术的本体。
本次大展既是为建院七十周年献上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跋涉七十载之后的一次初心回望。开幕式由祝东力副院长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代表参展艺术家发言开幕致辞环节结束后,韩子勇院长为艺术家代表颁发了收藏证书。1951年,毛泽东主席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题写了院名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院训,激励着一代学者、艺术家孜孜矻矻,为共和国艺术科学建设奠基铺路。本次大展依创作门类分为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雕塑五大板块,共展出本院创作人员、院外特邀艺术家及优秀校友的各类作品近200件。未来,我们仍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养、修养和涵养。
他强调,回顾历史是为更好地创造未来,我们要以庆祝建院70周年为契机,总结经验、找准方向、迈开步伐,继续为推进中国艺术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努力奋进。在艺术创作方面,中国艺术研究院现拥有国画院、书法院、油画院、篆刻院、雕塑院、工笔画院、文学艺术院七个艺术创作学术机构,凝聚了一大批有能力、有成就、有影响、有担当的杰出艺术家。
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艺术研究院已从最初的艺术专门领域研究单位发展成为覆盖艺术学科全域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形成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智库互联互促的五位一体格局。艺术家现场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本次养云艺术季共包含三场艺术展,分别是‘时·与间当代艺术名家展、‘GENTLE·MAN 雲·绅蒋友柏作品展、和‘素心华滋陈强艺术展。时间,予艺术以力量,当代艺术名家与养云古宅相遇,古今记忆莞尔链接,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经纬的心灵碰撞。
当代艺术名家集结养云纵观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50至60后我们这一代艺术家享有极高的国际认可度,他们的精神内涵和表达方式也极大程度确立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时与间,古宅里的当代思考本次‘时·与间当代艺术名家展由养云国际社区主办、垄上艺术与香格纳画廊联合策展,在养云安缦·院的古宅‘林材萃秀中举办。作为炙手可热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的作品曾创造中国当代艺术品最高拍卖纪录,本次艺术展中,曾梵志将带来《梵高》等作品,布面油画展现的是或细腻或自由的笔触。西班牙艺术家哈维尔·卡勒加(Javier Calleja)作为潮流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代艺术史中今天和未来的一个代表片段。
更多艺术名家的精品正陆续抵达云间,并于10月2日开始预展。养云艺术季,目之所及皆是光继‘时·与间当代艺术名家展之后,‘GENTLE·MAN 雲·绅蒋友柏作品展、‘素心华滋陈强艺术展也将接踵而至,养云艺术季高品质的文化盛宴将轮番上演。
中国抽象艺术先驱丁乙《十示》系列极具个性标识,观者如置迷宫,人生纠缠的缤纷世界里,时代气息潜隐而出,而暗影则聚焦现代主义带来的视觉质疑。‘GENTLE·MAN 雲·绅蒋友柏作品展将于2021年10月31日起,在养云安缦·院的古宅‘留侯遗徽中举办。
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你失去的时间梯度》(Your Lost Time Gradient),由从明到暗循环的水晶镀银球组成,仿佛星移月转,隐喻着时间流逝,串联起了这一隅由时间书写的当代艺术史。当时间展现四季轮回,就宛如一条溪流,轻轻地在你我指尖流淌,人生便有了诗意的回望与憧憬的向往。